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发布时间:2012-03-07

回眸百年,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沧海桑田,留下了抹不去的历史烙印,辛亥革命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1911年的10月10日,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和全世界。孙中山领导下的湖北革命党人成功发动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第一枪。武昌揭竿而起,各地群起响应,辛亥革命势如潮水,敲响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丧钟,引发了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帝国主义各国对中国进一步加深侵略,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以华治华,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促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发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首先,在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下,腐朽的中国封建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清朝封建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卖国的本质日益暴露,加速了中国人民的日益觉醒。彻底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下极端贫困和落后状态中解放出来的政治前提。其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最终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这是发动辛亥革命的基础。再其次,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潮迅猛传播,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等。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提出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成立中国同盟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这是发动辛亥革命的思想及组织基础。

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其一,辛亥革命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打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和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或是复辟帝制,都遭到中国人民的反对和唾弃。其二,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翻了它们在中国建立的“洋人的朝廷”。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其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办实业,民族资本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由此迅速壮大起来。其四,辛亥革命对周边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如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受辛亥革命影响较大。

辛亥革命是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和改革。它所革除的封建君主专制是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制度,所要创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一种全新的制度。革命先驱者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呕心沥血,努力发掘亿万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素质等各种积极因素,唤起民众共同救亡图强,通过艰辛的奋斗终于达到革故鼎新的目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虽然从民国元年到民国六年,其间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在二十世纪初民族危亡严重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领导推翻清朝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开辟了几千年来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开始了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新阶段。

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就是要人们记住中华民族已走过的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100年。重温这段历史,牢记那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就是为了继往开来更好地向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投身于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去。                                           姜  勇 供稿)